close

自從換了新東家之後,每天都在經歷不一樣的挑戰,所幸原本在老東家學習到的編輯底子夠扎實,在編務面上倒是沒什麼需要擔心的,不過從一開始的選書、找譯者、收齊稿件到外發封面設計、排版美編,以及邀請推薦人等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會,雖儘管不精通,但至少能在時間內妥善處理完畢。資訊世代的書本編輯要做的事越來越多,到底什麼是核心,什麼又該是輔助呢?

編輯即生活

加入這家出版社開始,我臉書主要功能成了開發作者、發掘新議題、尋找推薦人等社群媒體合作平台,漸漸感到生活與工作分不開,除了日常校稿回帶回家之外,三不五時作者會用臉書回覆、詢問你各種寫稿疑難雜症,彷彿小型經紀人,可惜我沒打算將私生活都變成工作場域啊(抱頭大叫),但也因此讓我重新調整檢視工作和生活的比重,以及自己的社交能力。從前輩編輯那裡體悟到和手機斷捨離,雖然我本就擁有手機使用自主權,想用手機的時候才會看,但是看到line上紅色小點還是讓人忍不住想全都點掉,也因此生活和工作節奏大亂,想在第一時間同時處理三件事,其實很困難,而且即使都做了,成效往往也沒有一件一件完成來得好,因此我也開始將編輯「整理」的強迫症用在生活上,首先將部分line聯絡人通知關閉,如果是親友有急事必定會打電話來,line訊息通常不會是最要緊的是,將手邊正在做的事完成一段落,在依聯絡人事項的輕重緩急一一回覆,如此生活壓力也就迎刃而解。

拿回總機的自主權

之前在一個關於書籍編輯的粉專看到「編輯是一本書的總機」這句話,內心點頭如搗蒜,一本書從簽下到收搞、設計、校對、印製、上架行銷等事情,除了要控全場,掌握進度,還要接受來自每方單位、部門的電子郵件、電話詢問,原因是「編輯最了解這本書」,而編輯室這本書的製作生產者,如何不被各方逼死,考驗著編輯控場的能力,例如行銷部門要提報前常會來電問說「這本書的譯稿完成了嗎?有沒有版型?全書排版好了沒?」此時,記得不要慌!只要優雅喝一口紅茶(咖啡也可以),回對方「譯稿已經放上公用區了,版型美編還在設計,全書排版樣式請看原書檔案。」他們通常會再問「原書都是外文,通路會沒辦法想像中文版全書的樣子。」此時千萬不要說「沒辦法耶」,那會顯得編輯控場失敗,請深呼吸,以免破壞同事情誼,一樣再喝一口紅茶(咖啡也可以)說「請他們看版型」,語氣沉著冷靜,讓對方知道「就是還沒有中文全書版型啊!」這樣就能完美掛電話。總之,拿回編輯主控權,才會讓每一本書順利上市!因為一旦編輯失控了(各方面),這本書就掰掰了~

arrow
arrow

    黑貓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